抗菌離子膜具有離子交換性能的、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也有無機離子交換股,但其使用尚不普通)。它與離子交換樹脂相似,都是在高分子骨架上連接一個活性基團,但作用機理和方式、效果都有不同之處。當前市場上離子交換膜種類繁多,也沒有統一的分類方法。一般按膜的宏觀結構分為三大類:
抗菌離子膜均相膜的電化學性能較為優良,但力學性能較差,常需其他纖維來增強。非均相膜的電化學性能比均相膜差,而力學性能較優,由于疏水性的高分子成膜材料和親水性的離子交換樹脂之間粘結力弱,常存在縫隙而影響離子選擇透過性。
經過兩次精制的濃食鹽水溶液連續進入陽極室,鈉離子在電場作用下透過陽離子交換膜向陰極室移動,進入陰極液的鈉離子連同陰極上電解水而產生的氫氧離子生成氫氧化鈉,同時在陰極上放出氫氣。食鹽水溶液中的氯離子受到膜的限制,基本上不能進入陰極室而在陽極上被氧化成為氯氣。部分氯化鈉電解后,剩余的淡鹽水流出電解槽經脫除溶解氯,固體鹽重飽和以及精制后,返回陽極室,構成與水銀法類似的鹽水環路。離開陰極室的氫氧化鈉溶液一部分作為產品,一部分加入純水后返回陰極室。堿液的循環有助于精確控制加入的水量,又能帶走電解槽內部產生的熱量。
離子交換膜是對離子具有選擇透過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陽離子膜通常是磺酸型的,帶有固定基團和可解離的離子。均相離子交換膜均相離子交換膜系將活性基團引入一惰性支持物中制成。它沒有異相結構,本身是均勻的。其化學結構均勻,孔隙小,膜電阻小,不易滲漏,電化學性能優良,在生產中應用廣泛。
上述便是抗菌離子膜電解的流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